這一生,如果沒有結婚的話,是否就要獨居終老?有沒有可能不結婚,但是卻有伴侶生活?
「同居人」這三個字對你來說的感覺是什麼?兩個女生同居,又不是情侶關係,到底會發生什麼?《兩個女人住一起》是一本韓國人寫的書,描述兩位個性天差地遠的女生,但年紀、興趣相仿,因而打算一起告別獨自居住的生活,一起同居的故事。
這本書讀起來非常輕鬆,就如同在翻雜誌一樣,透過一個個的小故事,感受兩位女性作者的同居生活。很適合在不太想要動腦的時候,輕鬆閱讀~
目錄大綱
為什麼讀這本書?
光是看到書名《兩個女人住一起:非關愛情的同居時代》就覺得非常好奇,兩個女生一起住,真的只有單純情侶關係嗎?如何決定要一起住?他們是如何互動的?
趁著Kobo電子書平台週末打折的時候下單。看完比較硬的理財書後,就決定讓自己放鬆一下讀讀這種生活類型的書。看這本書之前,沒有特別期待,就單純當作故事在閱讀。
心得
若要說這本書對我來說的收穫,大概就像是聽了故事、開了一點眼界,了解到原來在地球的某一處,有人這樣生活著。而生活中的各種大小事,買房啊、婚姻啊、家庭起居啊,煩人的、開心的,也都與我們相同。
這本書由兩位同居人(金荷娜及黃善宇)共同撰寫,分別從彼此的角度描述,從決定同居、到買房、與家人互動、寵物、生活起居、生病、未來展望等。每個小主題,都非常有趣。
接下來,我會紀錄三個書裡喜歡的內容,與朋友們分享:
1. 一人生活vs同居生活
兩位作者都是獨自生活將近20年,可說是已經相當習慣一個人生活的人了。為何在40歲的年紀,選擇跟另一個人同居?
在其中一個章節《我曾經「獨身力」滿點》中,黃善宇寫著:
一個人做的一切都會成為記憶,但和別人一起做,就會變成回憶。
他們先是在Twitter追蹤彼此,後來發現各自的興趣有著極大的相似處。金荷娜是自由接案的作家,而黃善宇是時尚雜誌的編輯,兩位對於藝文、電影、音樂、品酒都有高度興趣。也在偶然間發現他們的生長背景很相似,於是就這樣一拍即合。
現在的同居生活對他們來說,雖然多了許多要磨合的地方。但同一時間,他們卻也享受著同居一起創造的回憶。我想,正因為找到「合得來」的人,所以願意犧牲一些事,去創造更多的幸福吧。
對同居人來說,最重要的特質不是生活方式是否契合,而是有沒有心為了共同生活努力。
人生何嘗不是如此呢?有捨有得
2. 婚姻是必選題,而非選擇:婚姻、女性、在韓國
在看這本書的過程,我發現韓國的婚姻、女性議題,相較於台灣,似乎更傳統了許多。但這應該也不意外。許多人不曾思考過,或許也沒機會思考,婚姻適不適合自己。畢竟,在很多地方,婚姻是必選題,而不是選擇題。
好像很多人跟從前二十歲的我一樣,就像時間到了要吃飯,畢業後就要找工作,結婚也會走同一個模式。他們的特徵,就是不曾思考過自己的個性適不適合婚姻生活,或自己想過的生活方式,是否真的適合家庭這個框架。
對他們來說,結婚並非關係深或是相愛,而是社會化造成的結果。當身邊每個人都結婚時,你沒結婚就會變得相當奇怪。
在書裡作者也分享到,她們過了適婚年齡而未婚,總是受到其他人煽動、或是嚇唬、甚至被認為是有問題。但她說:只要以鋼鐵般的意志或豁達無念的撐個幾年,一切就會過去的。
令人更驚訝的是,書裡寫到:
在韓國,原本備受寵愛的女兒、有能力的女強人和身為自由個人的女性,只要進入「媳婦」這個角色,就好像身分突然掉了好幾階。
女人只要步入婚姻,你可能沒有自己的生活,任何事情都要順從著家人、小孩、甚至夫家。在書裡,作者因為沒有步入任何夫家,所以有這著更自在的生活。而她們都認為,這樣比較適合自己。
3. 對你來說,什麼就是幸福?
書本的後半段,分享她們同居生活的各種小事物。
例如為了運動而去學游泳,學會之後還可以教朋友;跟住在同一社區的鄰居相當契合,時不時就會互相送食物,或是出外野餐;住家旁邊有一家很喜歡的壽司店;早餐起來,可以把整坨的奶油放在麵包上,然後再大口吃下去⋯⋯
這些生活中的簡單小事物,讓她們感到無比幸福。
好好思考什麼能讓自己感到幸福,如果你發現了,希望你能試著大喊一聲:「○○就是幸福!
我想,這就是生活吧。不是要追求什麼偉大目標,只要用心體會生活小事物。就如同好好享受閱讀這本書的過程,也能感受到她們無比幸福一樣。
總結
整體來說,這本書讀起來很輕鬆舒服。作者並沒有想要跟我們說什麼大道理,就單純跟我們分享她們的同居生活,開心的、惱人的,各種會發生在生活中的小事。
還蠻適合現在一個人生活,同時又想要發掘更多生活的可能性的人閱讀。或是你對於韓國文化、同居生活感興趣,這本《兩個女人住一起:非關愛情的同居時代》也推薦給你~
Reader Interaction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