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社會後工作沒有目標?六個學習方法,讓自己持續保有熱情

keep learning at work

若你是出社會一陣子的人,不知道有沒有這樣的疑惑:現在的工作,真的是我想要的嗎?

找到自己最有熱情的事情,並成為工作,一直是我很嚮往的。所以,我常常問自己:我喜歡的到底是什麼?哪些事情我做起來覺得很有趣?什麼是我的人生志業? 

目錄大綱

人生決定沒有對與錯

記得有一次去拜訪客戶,他們算是老闆開始創業到現在一路陪伴的老客戶。所以,拜訪時也是由他們老闆接待。讓我印象深刻的是,在會議裡,我們討論的不是生意,而是出社會工作選擇。

會議一開始,老闆就問:「你一畢業就回到家裡公司,現在有後悔嗎?如果要你再選擇一次,你會想去外面工作嗎?」老闆會問這個問題,讓我有點意外。不過,這個問題對我來說不陌生,平時我常會這樣問自己。於是,我回答:「我覺得這個沒有正確答案,這是選擇問題。既然我當時決定回來,那我就是想辦法把我的選擇,變成是最好的選擇。

keep learning at work

關於人生志業

大學的時候以為要找到人生志業不難,花一年的時間到國外探索就會有答案。所以申請了獎學金,去土耳其交換。後來發現,這其實很難。交換一年回來,再加上現在工作將近四年了,我還是沒辦法有明確答案。

不過,這大概是人之常情吧!之前看大人學其中一個創辦人Bryan就分享到,他剛出社會也沒有明確的方向,而是不斷的學習累積,到35歲之後,才慢慢發覺自己的熱情。Bryan經營的大人學部落格裡,這篇《關於工作熱情的三大迷思》文章就很值得參考。

所以,既然還不能有清楚方向,那就先累積能量。持續學習與探索,讓自己保有工作熱情,而且喜歡生活。

接下來,我想分享六個在「出社會後持續學習,並讓自己保有競爭力與工作熱情」的方法。當然,如果你有更棒的建議,也歡迎跟我多交流噢!

六個保有競爭力及工作熱情的方法

1.多上課

上課對我來說就是能在短時間內,很有系統地掌握某個領域的概念(不過,前提是要上到一門好課)而且,可以快速地學習到每個領域的精華,減少犯錯。

概念像是《刻意練習》這本書裡提到的:鍛鍊出專家的「心智模型」

「找出該領域的專家,貼身接受他們的指導,去理解複製他們的心智模型,然後透過不斷的拆解實作,用實作去精通其內涵,然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,開始發展出自己獨一無二的『心智模型』,開始做些變化,甚至最後青出於藍。」

之前分享過的一篇文章《網路行銷課程,有效嗎?課程學習心得分享》就聊到我對於自己上那麼多課程後的想法。到底上這麼多課對我的幫助是什麼?真的有用嗎?我喜歡上課的原因是,我在學習新領域時,較偏向有老師先我建立基礎觀念。一旦有明確的輪廓之後,往後要再深入研究或是實作應用,都能更快速。

至於,要從什麼課程開始學起呢?可以從工作所需開始(當然,前提是你對這個領域感興趣),再來可能是你感覺有興趣,但是跟工作無關的。像我工作以網路行銷為主,就會去上SEO、內容行銷、數據分析等課程。但在工作之外,我還對運動有興趣,所以也會去一些運動健身相關的課程。

透過課程,除了可以學習接觸到新領域,也幫助我們更認識自己。在每一堂課程結束或當下,自己是否覺得收穫很多?有沒有想再多鑽研?若能仔細想想,就能慢慢找出自己的方向。

在上完課後,我會盡量寫一篇課程筆記,一方面是希望將上課所學內化成自己知識,並且複習一次。同時,也當作一個紀錄。你可以參考「課程筆記」分類,看看我學習過的課程。

2.參加活動,認識朋友、多交流

如果你的工作性質不是那種一天到晚要向外跑的業務,在平常的工作場所裡,要認識新朋友真的很不容易。像我主要工作是行銷相關,較少機會面對面接觸客人,所以唯有透過多參加活動(上課也可以算是一個活動),認識新的朋友,並且多交流想法。

「你交的朋友會決定你的人生」之前就聽前輩說,其實參加課程和活動是附帶的,認識在場的人並與他們交流,才是最重要。多交流,可以開拓視野,從不同的角度看事情。這些人,未來都會是你的人脈。不過,說人脈有時候會讓人覺得有點勢利。我們就把它想成交朋友吧!真心的對待那些聊得來,有緣的朋友。無私的分享,才有機會獲得最多。

在出社會後,我確實透過活動和課程,認識了許多朋友。有些是與我工作性質相同的,所以我們可以討論在公司遇到的問題。有些是性質不同的,但能互相分享所見拓展視野,有好的資源也能互相交流。

每次回想起來,都覺得自己很幸運,能在一路上遇到這麼多朋友,幫助很多。

keep learning at work

至於上課的管道,只要google搜尋:類別+課程,就會可能會看到許多人分享的好課。或者是,你也可以參與線上課程,讓學習不受時間、地點限制(特別是現在疫情期間,有更多線上課程選擇)

連結傳送門

3.追蹤意見領袖、部落格

視野和格局是很重要的。我們看事情的角度,有時候會受限於身邊的環境和接觸到的人。不過,幸好現在有發達的社交媒體,我們可以輕而易舉的追蹤各領域專業人士的觀點,並從中學習。此外,也可以加入一些臉書社團,吸收各領域的知識,多聽多看不同人對同一件事情的觀點。

下面分享我平時追蹤的人、部落格和媒體(以商業、觀點、行銷和學習為主)

各領域專業人士

  • 孫治華:新創團隊顧問,會轉分享許多有趣東西的或是好文章
  • 關登元:素食連鎖店《得來素》的共同創辦人,常會分享經營企業的觀點(最近女兒出生開始分享一些教育的觀點)
  • 連啓佑:SEO名師,分享一些老師對於生活的觀察
  • Allen Chen:台南美食旅遊自媒體《妳好南搞》創辦,每天會分享一篇生活觀察或旅遊業議題
  • 張嘉玲:人稱社群教母,分享許多與行銷、與社群相關的觀點或新聞
  • 林育聖:《文案的美》創辦人,分享許多生活觀察

部落格

  • 電腦玩物:從大學追蹤到現在的部落格,現在使用的google、evernote都是從這裡學來。透過工具,讓我在做任何事更有效率
  • 免費資源社群:也是從大學就開始追蹤,從這裡知道很多好用的免費工具,像是免費圖庫
  • Harris先生:分享SEO和數據分析。若要學SEO,可以從這裡開始。Harris的每文章都很常,但是都很完整,可以建立清楚觀念

科技媒體

4.思考寫作

如果說上課、參加活動和追蹤意見領袖吸收他們的觀點,是輸入;那練習思考並寫作,就是輸出。透過思考,把吸收的知識內化成自己的。把所學寫出來,再加深學習到的概念。
 
有時候讀完一本書或上完課,覺得自己理解概念了,但當你真正要寫出來時,就會發現似乎沒那麼懂。所以可以透過寫作,再一次檢驗所學。
 
「說簡單,寫困難,做更難」寫作又比說更難,寫作需要更完整的思考,前後文要有邏輯。不過,也別覺得這很困難,其實透過練習,一步一步的達成。其實我從小就很討厭國文,也不喜歡寫作。但為了練習思考,我從大二開始寫部落格,練習把聽過的講座記錄下來。
 
所以,不要覺得自己不行。就好比之前Allen分享的一句話:「凡事先開始就對了!」

5.閱讀書籍

概念跟追蹤專業人士的觀點相似,但閱讀書籍又是更上一層樓的事。比起網路上的文章,書本可算是超級超級長文,有完整的觀點和詳細的例子,可以讓我們建立較全面的知識。
 
不過,書厚厚的一本,容易讀到後面忘記前面。閱讀是要讓我們建立更多知識背景,所以書讀完之後,可以試著回想或重讀第二遍,寫成一篇心得筆記,或是與朋友們討論,激盪出不同的觀點。

6.運動

最後一個是持續運動,不過你不要以為這是要湊內容。運動真的很重要,也很棒!它除了可以讓我們維持身材(消耗熱量),保持健康狀態(避免心血管疾病),也是一個很棒的調劑。
 
工作不可能每天都順遂,有時候也會有累的時候。運動可以幫助我們調解身心,排除壓力。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種感覺?當你專注在運動的當下,好像工作中的煩惱全都不見了。運動完之後,反而納悶自己怎麼會苦惱那些小事。
 
所以,如果可以的話,也讓自己保有運動習慣,並持續運動,把運動變成生活的一部分。不要覺得沒時間,其實是想不想的問題。別忘了,當你持續運動,有一天發現自己體力變好了,也是一個很大的成就感呢!

如果你對運動有興趣,歡迎追蹤我的運動IG帳號《佳恩的運動生活》,分享各種運動觀念、學習和有趣的事

keep learning at work

總結

回顧一下自己出社會將近四年的成長。先姑且不論是否找到明確的方向,上面這些學習方法,確實讓我在工作上能持續保有動力和熱情。
 
我們可能沒辦法在短期內找到目標,但可以確定的是:持續學習可以幫助我們找到目標。盡可能在每個階段,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。我喜歡現在的工作嗎?這是我會想要一直做的嗎?還是有哪個領域更感興趣?
 
如果認真對待人生,那一定有機會找到方向。人生有方向,工作生活起來也更有動力。

你可能會喜歡⋯⋯

分享給需要的朋友⋯⋯

Facebook
Email
LinkedIn
Telegram
Pocket

【拍手就能免費支持我,持續創作】如果這篇文章有幫助到你或想鼓勵我,歡迎在下面的綠色拍手圖示大力按5下。只要登入Google或FB,不需花費任何經費就能支持我囉~感恩!

LikeCoin是什麼?閱讀這篇文章了解更多!

Reader Interactions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關於我

追蹤我

精選文章

最新文章

目錄大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