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手學數據分析!先建立數據推論的基礎觀念

近幾年大數據很流行,數據分析也逐漸成為一個很多人在關注的議題。大家開始認知到數據的重要性,數據會說話、從數據找答案,任何事情都要跟數據扯上邊才夠猛。

不過,我們真的都理解數據是什麼?為什麼要數據分析?難道直覺不好嗎?

最近參加《商業思維學院》課程,其中有一堂關於數據分析的課程,邀請數據分析的專家尹相志Allan老師來跟我們分享基礎的數據觀念、以及一些數據分析常犯的錯誤。

個人覺得相當有幫助,在這邊整理記錄,並分享心得。

為什麼學習數據分析?

我想這個問題不難,也已經有越來越多人有這樣的認知:從數據找答案,用數據做商業判斷,而非依賴直覺。這能讓我們做出更有價值的決策。

就我而言,則是能從數據,理解更多公司的問題,找到需要改進的地方,甚至在訂策略時,可以更有方向、更有把握一點。

老師則在課堂一開始分享拼多多在Nasdaq上市那天,美團CEO王興講的一段話。

他問大家:「全中國有多少有本科或以上學歷?」

那些生活在大都市的人們,可能猜想大概10%還是20%之類

然而,答案卻是出乎意料的:「不到4%」

若你的生活是在上海這類型的一線城市工作,周邊圍繞著互聯網的工作者,大概不會理解中國三、四、五、六下線城市人們的生活,他們如何做決策。

你會發現:世界不是繞著你來轉的,每個人有都有自己的生活型態。而每個人做決策背後的原因,可能都不是你能理解的。

不過,透過數據,你有機會知道其他人的喜好、需求、他們如何生活、如何做決策。

data analysis beginner-3
圖片來源:尹相志老師課堂簡報

我們透過數據,理解其他人的喜好、需求,接下來呢?

「做預測,並帶來商業價值」

data analysis newbie-1

神預測vs.有商業價值的預測

「如果今天的預測無法幫助改變未來,那現在做的這些預測都是沒意義的。」

我們一定都聽過神話中的神諭,關於那些一定會發生的事情。

這種預測在商業上,是無法帶來任何價值的。當這件事情本來就會發生,那我們也無法做任何改變。提前預測,只是讓我們提早知道這件事,但毫無改變的機會,也就等同於沒有價值。

老師就提了最近的例子:疫情影響,越來越多人必須會待在家、無法出門,所以,會有在家看電視的人會增加、宅經濟會如何如何。

像這種,就不是預測,是廢話。因為它本來就會發生。

又好比法醫和名醫,法醫的預測是絕對準,因為就一個:死亡。然而,他沒辦法對現況做出任何改變,於事無補。若是名醫,就能從一些跡象中找出問題(像是判斷得了癌症),再針對問題去做一些處理。若時間足夠,是有機會改變未來的。


所以,構成有價值的商業預測,需要滿足這三個條件:

  • 提早
  • 可操作性
  • 有足夠時間

提早,一定要足夠早,足夠去做出一些改變。如果拿到的東西,是事情已經發生之後的訊息,那是事後諸葛,沒有價值的。

課堂中一個典型的例子:若電信合約為24個月,相關人員必須在足夠早的時間聯繫客戶,才能免於他離開。而這個時間,居然是要提早半年!

補充:麥肯錫一篇文章《好的數據分析,可以幫助電信業降低客戶流失率》提到:一個全面的、分析為導向的管理,可以幫助電信公司將流失率降低多達15%。

數據分析常犯的錯誤

有商業價值的預測和神預,就是我們在數據分析時,常犯的錯誤其中之一。而在課堂中,老師也分享了其他類型的常犯錯誤。

1.無關事件產生的偽規律(False Causality)

因果關係的錯誤推斷,通常是來自於第三方的因素

例子:住在高房價地段的人,身材比較好
>> 住高房價,較有可能去健身房健身或做飲食控制

2.樣本空間不足(Sampling Error)

一個偏差的樣本,不會因為你高端的手法,而變成有參考價值

例子:104平台報告網紅月薪的中位數是33K
>> 有錢的網紅不會投履歷,所以不準

3.單方論證 Cherry Picking

只挑選自己想要的答案

例子:挑水果的人把好的水果挑出來
>> 看到的人可能會以為所有水果都是好的

4.眼鏡蛇效應 Cobra Effect

策略本身導致跟預期相反的結果

例子:若有人抓到眼鏡蛇,就給獎賞;後來眼鏡蛇反而變多,因為開始有人去養眼鏡蛇

5.資料捕撈(Data Fishing)

把各式各樣數據湊在一起,找出一個解釋,但沒有任何邏輯。可能會造成錯誤的結論

6.發表偏差(Publication Bias)

數據側重於某個論點,所以出來的結論不準

例子:被車撞死的都是孝子
>> 媒體報導的都是少數

7.倖存者效應(Survivorship Effect)

例子:保險業基於過去客戶的信用做評等
>> 真正最壞的那些人,沒有在樣本裡面,他們一開始就拒絕掉了

8.霍桑效應(Hawthorne Effect)

受測者在被觀察的時候,會改變行為傾向

例子:家長參觀日,學生會表現比較好

9.錨定效應(Anchoring Effect)

在錯誤的標準之上,去做判斷

例子1:大家都投了,你不投嗎?
例子2:原價599的商品,打折後變199,覺得便宜

數據分析的層面很廣泛,傳統看報表、excel報表、商業分析等都算是數據分析。每一個面向都是專業,但基本的觀念是不變的。

我們在做數據推理的時候,常會犯一些因果、邏輯的錯誤推論,可能我們自己都不自知。若我們能理解更多這些誤區,也比較能避免做出錯誤、或是沒有價值的策略判斷。

data analysis beginner-2

這堂課的收穫

善用數據可以幫助我們做決策,但是若誤用反而會讓我們做出錯誤的結論。而這些誤用,可能就來自於最基本的因果推論錯誤。而且這些錯誤,很多我們都不陌生。

這堂課並沒有聊到什麼大數據、如何收集數據、如何分析等方法,而是先讓我們建立最重要的基本觀念。

個人認為這對於剛進入數據分析的新手、或是未來有機會接觸到數據分析的人,非常有幫助。不要被數據誤導,就要避免走入數據決策的誤區。

課堂裡還有另一個很重要的觀念:想透過數據找答案之前,一定要先理解目的為何、並問出正確的問題。否則,毫無任何意義。

這點我超級認同,也覺得非常重要。

有時候我們看到誰誰誰做了什麼,就想跟進。像是看到別的公司導入CRM系統,業績成長好幾倍。就也覺得自己導入可以讓生意變好。但卻忘記去理解背後最根本的問題:為什麼要導入?導入目的是什麼?想獲得哪些數據?這些數據可以帶來什麼幫助?一定要導入系統才做得到嗎?

另外,若是要做數據預測,也要確保是否能帶來商業價值?對未來是否能造成改變?也是我們要謹記在心的。

 

1.釐清目的並問對問題
2.避免走入誤區
3.做出具有商業價值的預測

若要為這堂課做總結,我想就這三個觀念。

你可能會喜歡⋯⋯

分享給需要的朋友⋯⋯

Facebook
Email
LinkedIn
Telegram
Pocket

【拍手就能免費支持我,持續創作】如果這篇文章有幫助到你或想鼓勵我,歡迎在下面的綠色拍手圖示大力按5下。只要登入Google或FB,不需花費任何經費就能支持我囉~感恩!

LikeCoin是什麼?閱讀這篇文章了解更多!

Reader Interactions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關於我

追蹤我

精選文章

最新文章

目錄大綱